变化最明显的是财政方面。
税收收入经人大批准才能征收,政府预算透明,无疑就会形成遏制一些政府官员腐败寻租的可能,反过来也可以救我们一大批干部呀。又或者是中国制造的商品,其价格在美国反而比在大陆便宜很多
其贡献的绝对规模是中部地区的4.55倍、西部地区的7.13倍,中西部地区之和的2.8倍,是其获得中央补助的3.76倍,占全部中央税收收入的相对比重也高达73.67%,远远高于中西部占比之和26.33%。这就注定会产生区域间财政收入丰度显著的横向不均衡。而中西部地区恰为中央补助的主要获益地区,两地区获得补助规模均明显高于东部,占全部中央补助的比重分别为36.53%和31.93%,均明显高于本地区对中央收入的贡献,因而是财政资金净流入的获益地区。地方发展水平差异和财力差异的客观存在,在我国尤为突出,所以我国中央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以合理方式抽肥补瘦,抑制地区间差距扩大——这种中央政府针对横向不均衡履行区域差异调节责任的物质前提,就是形成合理设计与实施的中央、地方间纵向不均衡的财力分配框架。这些都表明,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正在运用其纵向不均衡的制度设计,发挥调节和矫正横向不均衡的体制功能,使欠发达地区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使我国地方财政的日子,绝非如表象式疑问提出的那样过不下去,而是总体而言过得更好,促进了区域协调、社会和谐,保证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
中央转移支付让欠发达地区分享经济成果我国1994年财税配套改革后的中央地方财力分配基本关系框架。其后,中央通过税收返还与转移支付的形式,又将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第三,虽然中国出口过去三十年在一些国家碰到不同程度的贸易障碍,但总体上,国际秩序对中国依赖外贸带动增长的模式非常友好,冷战之后几乎所有国家对中国商品几乎是无保留的开放,没有太多从战略安全、贸易保护角度排斥中国产品,世界市场没有被划成两大或几大阵营。
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发挥人大系统的独立监督作用,经常性举行各种听证会,每个季度起码有两个星期,让全国人大的专业委员会把相应部门领导叫过来问责,以此抑制税负的失控。当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体系,完善各类金融市场,由此解决好老百姓的未来生活安全问题,使他们今天能更大胆地消费,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这些年的经济增长让土地升值很多,国企利润和资产都升值很多,但这些对老百姓的收入和财富没有产生影响,所以,老百姓能感受到的经济增长速度很有限。其一,将剩下的国有资产、国有股权民有化。
为什么中国必须要保8、保9,才能保持起码的稳定,是因为老百姓能够感受到的G D P增速只有官方公布的G D P增长的一半左右,他们分享不到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效应。道理很简单,当主要财产是国有、土地都是国有或者公有的社会,企业产权再升值、国有企业利润再多、土地再升值,老百姓都无法感受、享受到这些资产收益,得不到财富效应,因为这些资产收入都由政府独享。
第二,从2001年加入WT O到2008年金融危机,甚至是到2010年,9年时间里,整个中国经济和企业,都享受到了WT O红利,让中国的劳动力和制造业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出口每年大幅增长。各级人大和政协都缺乏对征税权的制约、缺乏对政府财政预算制约。可是,现在没法再推迟了,2011年是应该大力启动民有化改革、抑制税负扩张、赋予农民工迁徙并落户城镇的权利的一年。其三,解决农民工的城市户口问题,让他们享受城镇居民同样的权利和收入待遇、福利待遇,这不仅能让农民工得到本来就该有的尊严,而且必然使几亿农民工的收入增加,因此带来巨大的消费动能
思维观念的偏差从20年前沪深A股的呱呱坠地,到如今拥有2000余家上市公司的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中国股市无论在资本规模还是运行质量上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自我超越,不过,相对于股市的成长速度和成熟程度而言,观念的更新与变革步伐似乎格外沉重与缓慢。笔者认为,将中国股市如此的惨局归结为国际热钱所为或者是欧债危机波等外部原因,很难让人信服。巨量抽血的重压有人指出,中国股市已经完全丧失了映衬经济生态晴雨表的基本功能,而驱动股市与宏观经济发生强烈偏离的最凶猛力量则来自毫无节制地从资本市场圈钱和抽血。2010年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成为投向股市的第一枚空头炸弹。
实际上,就在A股市场因为房地产调控而惊魂未定之时,货币信贷政策的转向已不期而至。超量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可以看做中国股市2010年唯一成功的标本。
政策收缩的痉挛尽管中国股市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但时至今日其政策市的本质却没有得到多少改变。特别是当融资成为一种部门追求政绩的手段和工具时,股市的投资功能必然会被束之高阁。
除了不断地发行央行票据进行频繁的流动性回购之外,央行还在过去一年中六次高频率调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先后两次提高金融机构基准利率。资料显示,2010年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创出了59.22倍的历史新高,其中11家公司发行市盈率超过100倍,10家公司发行价格在70元以上。这种怕热而不怕冷的态度,让中国投资者始终处于焦燥、惶恐与不安之中。由于地产与银行板块在A股市场的特有权重,伴随着这两股力量的塌陷,其他品种很难独善其身。为了将这些并不靠谱的纸面财富变成真实的黄金白银,许多上市公司尤其是创业板企业的高管纷纷选择离职套现。这一令全球所有国家望尘莫及的IPO饕餮盛宴,代表的是中国企业急于圈钱的冲动,折射的是管理层急功近利的政绩心态。
检讨国内股市应当将焦点更多地对准自身。当然,在市场强大的压力下,《关于进一步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行为的通知》让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的减持风潮得到暂时的平息,但这种后知后觉的政策规制方式,能挽救创业板一地鸡毛的局面吗?张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教授 进入专题: 股市 。
股市的涨跌尽管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社会舆论对涨跌结果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却令人深思。在需要中国股市承受和支付巨大的变革成本和经济转换成本时,股市在一些管理人士眼中就是一个十足的融资场所,至于另一重要功能——投资则被明显忽略。
与全球股市艳阳高照的图景完全相反,2010年的中国股市以高达14.31%的跌幅惨淡收官,全年蒸发财富17720亿元,A股成了表现最为差劲的市场。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创业者都缺乏信任和信心的企业又怎么能让投资者具有安全感,而最终的残酷结果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投资者对创业板公司只能用脚投票,而这种痛苦的割肉出局带来的是创业板的遍地哀鸿以及A股市值的剧烈萎缩。
应当承认,管理层宏观政策的调控目标并非对准股市,甚至根本也没想误伤本已风雨飘摇的资本市场,但是,在可以预见相关政策可能对股市形成负面冲击或者已经造成股市不正常的跌落时,我们并没有看到出台任何相关的对冲与减压政策。可悲的是,在人头攒动的套现高管群中,有不少还是企业的创业元老。的确,掌握着市场绝对话语权的管理层未来也可以完全无视市场规律而继续猛踩IPO的油门,也可以继续怂恿和默认上市公司贪婪的再融资需求,但这种饮鸩止渴和竭泽而渔的政策导向最终伤及的是投资者对于中国股市的信赖与信心,以及随之而来的股民对资本市场的无情抛弃。尽管高企的房价最终并没有得到多少撼动,但股市却成为房市调控的 祭品,因为,在房市调控政策的密集火力之下,A股中的地产板块成为持续下跌的重灾区, 与此相联系的银行股也反复遭劫。
资料表明,2010年上市的348只新股中,持股市值上亿元的个人股东高达824个,相当于平均每只新股上市就有2.4个亿万富翁产生。而当A股连续下挫时,市场则很少听到扶持与救助的正面声音。
当A股稍稍出现持续上涨行情时,国内关于股市泡沫的讨伐此起彼伏,甚至频频出现利空消息,直刺A股泡沫。资料显示,2010年共有349家公司通过IPO融资近 5000亿元,约占全球IPO总量的1/3,中国名副其实地跃升为世界IPO第一大国。
而这恰恰是中国股市过去10年跑输所有新兴市场并且屡次垫底的深层原因。但是,具体到管理层,这种基本的认识却很难到位。
三高的极度盛行驱动了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欲望的猛烈发酵和行为扭曲。信贷政策的日益收紧必然倒逼产业资本从股市的急速撤离,而加息周期的开启势必强化和放大投资者的政策长期利空心态,于是出现了羊群效应作用下资金一波又一波逃离股市的现象。三高顽疾的发酵与侵蚀作为中国股市的顽疾——三高(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额)症状在2010年重又发飙起来超量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可以看做中国股市2010年唯一成功的标本。
笔者认为,将中国股市如此的惨局归结为国际热钱所为或者是欧债危机波等外部原因,很难让人信服。检讨国内股市应当将焦点更多地对准自身。
的确,掌握着市场绝对话语权的管理层未来也可以完全无视市场规律而继续猛踩IPO的油门,也可以继续怂恿和默认上市公司贪婪的再融资需求,但这种饮鸩止渴和竭泽而渔的政策导向最终伤及的是投资者对于中国股市的信赖与信心,以及随之而来的股民对资本市场的无情抛弃。而当A股连续下挫时,市场则很少听到扶持与救助的正面声音。
信贷政策的日益收紧必然倒逼产业资本从股市的急速撤离,而加息周期的开启势必强化和放大投资者的政策长期利空心态,于是出现了羊群效应作用下资金一波又一波逃离股市的现象。三高的极度盛行驱动了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欲望的猛烈发酵和行为扭曲。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